影評人:電動汽車的複仇
發布日期
2011
導演
克里斯潘恩
長度
1 小時 29 米
在哪裡觀看
亞馬遜
很明顯,在評論 2011 年的紀錄片《電動汽車的複仇》時,我落伍了。我四個月前購買了 DVD,但只是在加拿大感恩節週末才有時間和衝動觀看這部電影。感謝難得的分享時間和美國總統辯論激起我終於趕上了北美電動汽車的故事。
按下我的 DVD 播放器的播放按鈕,2006 年的獨立紀錄片與 2011 年的後續紀錄片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就變得很明顯了。誰殺死了電動汽車?在更多的基層開展工作,以檢查那些本可以讓全電動汽車成為加州高速公路上更常見景象的中止計劃發生了什麼。
旁白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在這部電影中說,第一部紀錄片的創作者甚至努力從一家主要汽車製造商那裡獲得與電動汽車相關的聲音。第一部電影幾乎完全是出於環保主義者或其他電動汽車愛好者的情感,而《電動汽車的複仇》幾乎完全是出於與汽車公司的合作。
與特斯拉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一起,第二部電影以好萊塢大片的轉折為特色,因為上一部電影中明顯的敵人作為主角回歸。通用汽車公司,尤其是汽車行業的傑出高管羅伯特·盧茨 (Robert Lutz) 深入了解了插電式混合動力雪佛蘭 Volt 的開發過程。在加州,特斯拉汽車公司的努力包括與 PayPal 和 SpaceX 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密切接觸。
Lutz 和 Musk 在“電動汽車的複仇”中都非常坦誠,因為他們承擔了電動汽車願景的大部分壓力。實際上,您可以質疑這些領軍人物是即將成為電動汽車先鋒的將軍,還是被大多數人都沒有準備好進入的世界的願景所誤導。我們知道羅伯特·盧茨 (Robert Lutz) 開發雪佛蘭 Volt 的動機是讓通用汽車被視為先進汽車技術的前線,以對抗豐田等公司。
就馬斯克而言,“電動汽車的複仇”揭示了他是一位令人驚嘆的創造者(既是公司,也是一個有五個孩子的家庭),也是特斯拉汽車公司的一位親力親為的首席執行官。日產在為市場準備全電動 Leaf 時也受到了關注,但坦率地說,與電影中的通用汽車和特斯拉汽車相比,他們的故事顯得蒼白無力。
2008 年和 2009 年發生的備受矚目的全球金融崩潰為使電動汽車成為現實世界的產品這一現實做了一個意外的支持。當通用汽車公司的羅伯特·盧茨需要為他的雇主推銷商業案例時,這部紀錄片就在裡面。
在美國的另一邊,埃隆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汽車公司被描繪成幾近崩潰。只有借助美國能源部的貸款、IPO(首次公開募股)以及與豐田的合作夥伴關係,Model S 才有可能生產。
與“電動汽車的複仇”的企業行業基調不同,觀眾也被 Greg “Gadget” Abbott 的規模較小的公司所啟發。 Abbott 在專業上被稱為 Reverend Gadget,在參與“誰殺死了電動汽車?”之後回歸。他是一名將汽油動力汽車改裝成電力推進器的人,他的作品在這部電影中將他塑造成“局外人”。
在 2008 年的一場大火中,他經歷了自己的掙扎,這場大火摧毀了他的大部分業務,這部電影的主題在電影的中期階段呈現出一種憂鬱的基調。通過廣泛的媒體報導得知通用汽車、日產和特斯拉汽車的電氣化夢想已經進入市場,電動汽車紀錄片的複仇最終呈現了一個不同的結論,與前一部影片中只有少數倖存的通用汽車電動汽車的結局不同——早期全電動量產汽車大規模召回/銷毀後 1 秒。
最有趣的一幕(至少對我而言)是羅伯特·盧茨 (Robert Lutz) 和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在一次車展上的偶遇。由於這部紀錄片可能會影響他們會面的實際“機會”,因此看到兩人短暫參觀其他汽車展有點像大衛鮑伊和賓克羅斯比之間的聖誕歌曲二重唱。 Lutz 和 Musk 都因不同的成就而備受讚譽,並且在汽車行業的方法上截然不同,他們共同關注了一個單一的體驗。
如果沒有提供任何與《誰殺死了電動車》幾乎相同的震撼信息,《電動車的複仇》被發現缺乏與最初的公眾意識電影相同的火花。雖然第一部電影是一部充滿激情的憤怒片,但結尾時人們對電動汽車在 1990 年代後期不被接受的原因進行了多次指責,但電動汽車的複仇更為溫和,因為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對可能量產的汽車進行徒步旅行進化。然而,儘管基調不同,但第二部電影的結尾與前一部紀錄片中的樂觀和悲觀程度相同。
圖片來源:Chris Nagy,Tesla Motors
電動汽車的複仇
結論
如果沒有提供任何與《誰殺死了電動車》幾乎相同的震撼信息,《電動車的複仇》被發現缺乏與最初的公眾意識電影相同的火花。
優點
缺點
82
在哪裡觀看
亞馬遜